新闻关注

我们时刻关注着每一个项目的最新进展,以及后续的运营与维护。同时,我们也非常重视来自社会各界的评价。
2019. 5. 28

【TimeOut上海】专访飞来飞去


原文链接:除了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,这个设计公司还有更多弹眼落睛的作品!




如果你不是展馆设计行业的资深人士,“飞来飞去”对你来说或许是一个陌生名字。但是,说到飞来飞去参与设计的一众展馆,估计就会有你曾经涉足的空间——上海儿童博物馆、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、上海中心大厦阻尼器展示空间、Microsoft创新展示空间……渗透其中的高科技以及以“说故事”为主打的展览呈现方式,大概都曾给你留下深刻印象。它们背后,就是飞来飞去一直念兹在兹的展览设计哲学——让故事、空间、媒体与互动这四个要素彼此成就。至于飞来飞去究竟是是如何让一个科技类展馆充满人文关切的,掌门人飞苹果道出了个中缘由。



作为飞来飞去的创始人之一,飞苹果显然在业界很有名声。这位九十年代初就来到中国创业的德国人,伴随着这个国家的展览设计产业,经历了从无到有、从粗放到精细、从“基本款”制造到高阶创意款呈现的历程。这二十多年,他和他的团队,用独特的理念完成了一个又一个弹眼落睛的项目,低调却充满自信,以润物细无声的姿态,慢慢地改写着整个行业的创作习惯。无外乎在飞来飞去位于长宁创邑园区办公空间的进门处,写着这样的话:The Next Exhibition Standard(设立展览新标准)。这绝对不是虚张声势,从飞来飞去正在参与创造的展览空间入手,你会发现,他们已经完成了新标准的制定。

跟飞苹果聊飞来飞去的成型、理念和发展,他会跟你讲,不如咱们先在公司里兜一圈,看看手绘稿,玩玩展馆模型,这样,你才会觉得好玩。

“是否好玩”其实是飞苹果特别关注的一个点。也是飞来飞去在创作之前便会先抛给自己的问题。而从好玩——这一人类求知欲的本能出发,我们便抵达了飞来飞去创作理念中的立身之本——故事。

好的故事具有催生好奇心、“撩拨”求知欲、激励学习并且最终生发某种敬畏与感动的神奇力量。从飞来飞去正在设计的上海天文馆讲起,飞苹果这样来描述他们进入一个展览设计的思维过程:“我们必须设想,每一个进入这个空间的人都是对此完全没有概念的小白,ta或许不懂天文,而我们的策略是,先把ta放大,这个放大是知识层面上的,在前期的观展中,ta会觉得自己慢慢变成宇宙的主人。因为这是一个知识填充的过程。而后半部分,我们又在设计上做了一个‘缩小’的工作,观者会从一个巨人再次回归到一粒微尘的状态,这几乎也是每个人在自己对宇宙的认知过程中,曾经需要直视的心路历程。我们必须找到其中特别能够引起共情的部分,而不单单是去解释宇宙大爆炸,解释光,解释元素的存在,这些是需要的,但它们应该被嵌套进一个更感人的故事中去,这样,每一个参观者,才能在整个观展过程中发现ta自己。”



于是,天文馆这座庞大的建筑在飞来飞去的手里,成了一个承载故事的容器。而他们面对的挑战就是,这几乎是一个限制颇多的命题作文:“对我们来说,拿到一个成型建筑的基本原则就是,不要跟它对着干,而是根据建筑造型的特色,来调整我们事先设想的方案。”所以,虽然飞苹果很多时候觉得自己像个艺术家,但他依然坚持先把自己当成一个企业家,完成甲方交予的任务,在这个过程当中,通过飞来飞去特别专业却同样充满艺术创造力的工作方式和流程,来实现展馆设计标准的一次又一次突破:“我对每一个飞来飞去员工的基本要求是,一定要去充分了解我们正在操作的项目,因为我们承接的大部分都是科技类型的展馆,所以这就需要我们用自己天生的好奇心去认识不同门类的科学知识,比如做天文馆之前,我带着大家看了许多与天文相关的纪录片,我们也找了专业人士给大家上课。之后才会进入一个纸上设计的步骤。”



说到纸上设计——画设计草图——这又是让飞苹果特别骄傲的设计环节,在展馆设计领域,并不是每一家公司都有制作手绘草图的能力和决心的,而这恰恰是飞来飞去的特色。走进他们的办公室,整个空间的墙面几乎就被各种手绘草图覆盖,对于一个完全不熟悉设计行业标准的门外汉来说,这些充满各类奇思妙想的手绘稿,仿佛能把你瞬间带入一个超越想象边界的奇幻世界,在那里,想象力被彻底解放,时空的规则遁入无形。在飞苹果看来,敢想——这才是飞来飞去最大的优势和本钱:“我始终觉得,我们需要先有一个大胆的点子,一个不顾及任何限制的想法,然后,再根据与客户的不断沟通,去改善这个想法,让它变得越来越适应甲方的需要。而不是单单根据客户要求,从无到有设计一套方案出来,这样太被动了,前者是一个积极的创造过程,后者更像是一个完成任务的制造过程。在我的规划中,飞来飞去应该是创造型的公司。”

不停创造,用想象力为产品开道,用密集的沟通为项目护航,飞来飞去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,或许也是最富有竞争力的发展道路。

如果要为飞来飞去这二十多年的成长设置路标,那么,在飞苹果的印象里,有三个标记可以称之为milestone。从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临危受命,到为微软设计具有严格规范与要求的展示馆,再到如今的上海天文馆横空出世,这三个项目之于飞来飞去,是无可争议的里程碑。



第一个从国家层面出发的设计项目,第一个为世界十强级别量身定做的产品,第一个超大规模的主题馆,这些成长标记,是飞来飞去深耕科技展馆设计的丰硕成果。这也是飞苹果执守展览设计领域,初心不改的性格使然:“我是学艺术设计出身,从一开始,我就觉得把‘媒体,故事,技术,互动,空间设计,塑造氛围’结合在一起是非常有趣的一件事情。我们无时无刻不是在挑战自己的极限。”



的确,这是一个突破自我的过程,在这个过程中,他们创造出了许多多媒体人机互动的经典案例,其中不乏首创与“之最”的闪亮登场,比如全球最大的莫比斯环影像空间,全球首个360度全空间交响乐环形影院、全球首个悬浮互动桌等等。而随着业务范围的拓展,飞来飞去也从单纯的设计型公司走出,蜕变为能够推动展馆设计最终落地,甚至是后期维护发展的全能型公司。这其中还涉及电子设备开发、底层代码与互动软件开发、道具设计等等旁枝行业,这种直接提供一整套解决方案的服务内容,飞来飞去称其为“交钥匙工程”。



虽然是地地道道的德国人,但是在中国生活了二十多年的飞苹果,还是会用普通中国人习惯的语言来致敬这二十年:“我觉得我们算是赶上了一个好的时代,如果说1994年,我刚来中国发展时,这边还不存在展览设计行业的话,那么时至今日,经历了上海世博会的洗礼,我觉得行业几乎已经到了一个井喷的状态,飞来飞去在对的时间做了对的事情。我记得筹建早期,只有我一个人,当时和另外4个艺术家共同租用了一个很小的空间。现在,我们已经成了一个百多人规模的企业,连办公面积都增大了好几倍。我对我自己操持企业的理念很有信心。虽然还不时会碰到一些文化习惯碰撞的问题,但我相信,我们是行业内最有sense的公司,我们有能力做好每一个工程。”

诚然,在和飞苹果的聊天过程中,你会发现,他最常使用的短语,就是“作为一个中国本土的公司,我们……”显然,在他的概念里,地域和文化的界限被打破了,特别是在上海这样一座城市,飞苹果和飞来飞去,用艺术化的设计语言和极强的身份认同,来诠释海纳百川的理念。而最喜欢给参展者讲故事的飞苹果,面对需求愈加多元化的中国展览设计市场,他和飞来飞去的中国故事,似乎还没有完结,也不会完结。